诺亚研究工作坊 核心观点
1. 英国政局频繁生变,保守党将在7月底之前选出下一任首相;但政党之间及政党内部在脱欧立场上存在巨大分歧的情况难以改变。
2. 目前英国的民意越发分化,极端政党支持率上升;保守党的脱欧立场变得更加强硬,无协议硬脱欧的可能性上升。
3. 未来首相面临的选择并不比现在多;与欧盟谈判新的脱欧协议或有助于解决内部分歧;在脱欧局势变得明朗以及无协议脱欧风险下降之前,英镑仍将承压。
一、四年三个首相,脱欧再次导致英国政局动荡
自2016年6月23日“脱欧”选项胜出公投之后,英国举行了一次临时大选(2017年6月),先后两位首相辞职(2016年的David Cameron,以及2019年的Theresa May),英国政局的动荡说明无论是选民还是政党在英-欧未来关系上,都存在巨大分歧。

现任保守党国会议员将在6月13-20日进行多轮投票,候选人范围逐步缩小至2人,最后全体保守党成员(16万人)将在7月22号当周投票选出下一任首相。然而,在我们看来,更换首相并没有给脱欧带来更多的选择。
导致Theresa May辞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提出了“考虑二次公投”的可能性,从而引起保守党内部极大的不满。因此很难想象新首相能够在脱欧选择范围内再次添加这个选项(即便是亲欧派)。
所以在目前选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想要走出脱欧困境我们认为大致有两个途径:
1)对外,争取与欧盟进一步谈判,修改包括北爱尔兰边境条款(具体内容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宏观经济 | 英国脱欧闹剧如何收场?”)在内的引起英国国会担忧的内容(英国政府需要更强的谈判能力,需要一个better deal maker);
2)对内,缓解各党派之间以及党派内部的对立情绪,解决内部分歧(尤其是保守党内部,需要find a common place)。
二、中间派失势:反对党更倾向于“二次公投”;而保守党的脱欧立场则更加强硬
Theresa May在最后的辞职演讲中强烈呼吁英国各党派在立场不同的情况下消除分歧、相互做出妥协,从而打破脱欧的僵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持不同立场的民众以及各党派之间的“妥协”很难做到。
5月底欧盟议会选举的结果表明民众支持脱欧立场明确的政党:比如绿党、自民党立场鲜明,支持二次公投留欧,而“脱欧党”明确支持硬脱欧,这三个政党在选举中的席位均大幅上升。相比之下,在脱欧与留欧之间“左右摇摆”、权衡利弊、做出妥协,从而拉拢中间派的工党(传统中左)和保守党(中右)则是“大失民心”,得票率大幅下滑,达到近40年来的最低水平。

选民和政党意见的分化,使得中间派的立场更加难以维持。在此情况下,寻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就变得难上加难。我们看到前首相Theresa May在过去一直致力于缓解各党派(尤其是反对党)之间的对立情绪,试图在众多的脱欧选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融合不同方案,从而争取大多数议员的支持。但正是此举导致了May的辞职:试图加入“二次公投”选项的举措,引起了保守党内部尤其是内阁成员的强烈反对。

目前英国的民意越发分化,“无协议硬脱欧”和“二次公投不脱欧”这两个最极端的选项呼声高涨,显示出在脱欧立场上两级分化严重,而且难以调和,政治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而新首相恐怕也很难改变这一局面。目前的保守党候选人中不乏疑欧强硬派,其中最受关注的也是目前胜算最大的是2016年投出“脱欧”票的前英国外交事务大臣Boris Johnson。他在脱欧上的立场较为强硬,并多次表示反对脱欧延期,认为英国应该做好无协议硬脱欧的准备。除他之外,候选人中至少还有四位是强硬的疑欧派。
而亲欧派候选人则包括Michael Gove(现任环境大臣),Jeremy Hunt(现任外交事务大臣)等。但是目前多个民意调查显示,他们的支持率远远落后于Boris Johnson。
至于强硬疑欧派候选人担任首相后的影响,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需要注意:
1)与欧盟谈判方面较难获得进展;
2)若与欧盟达成更加强硬的脱欧协议,则在国会通过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因为大部分在野党(工党、绿党、自民党)和部分保守党支持二次公投或者软脱欧,而脱欧党在国会无席位;
3)若10月底仍无法就脱欧协议达成一致,则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较高。
在目前英国内部立场分化严重、中间派失势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内部矛盾的解决比较困难。无论谁担任下一任新首相,恐怕都要从与欧盟重新谈判下手,重新就北爱尔兰边境条款等焦点问题探索达成新协议的可能性。新的脱欧协议达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部矛盾,从而最终促成协议的通过。

三、立场分化导致无协议脱欧风险再次上升, 经济下行压力增强
政党立场分化、中间派难获支持、疑欧强硬派候选人当选几率大,这些都导致了无协议硬脱欧风险的明显上升。而硬脱欧对英国经济的整体负面影响我们之前已经强调过(参见“硬脱欧”和“软脱欧”对英国分别意味着什么?)。受到脱欧不确定性的影响,近期的数据显示英国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十分明显: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PMI均明显下滑,投资增速明显放缓。
具体来看,硬脱欧一旦发生,英国与欧盟贸易关系回到WTO框架下,主要会从两个方面打击英国经济:
1)WTO框架下的高关税将增加英国的进口成本。从贸易结构上看,英国与美国相似,享有商品贸易的逆差和服务贸易的顺差。前者有60%来自于与欧盟的贸易,换句话说,英国依赖欧盟进口(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例如汽车等)。

2)英国服务业出口将受到影响,尤其是金融服务。英国服务业贸易整体是净盈余,弥补了大部分的商品贸易赤字;而服务业对英国GDP增速的贡献占到一半以上,远大于工业对GDP增速的贡献。
在英国与欧盟的贸易中,英国是服务的净出口国。虽然服务贸易不存在所谓的关税问题,但是一旦英国离开欧盟单一市场,则会因与欧盟市场标准有差异而失去服务贸易的“准入权“(passporting rights)。其中对英国尤为重要的就是金融服务的许可权(financial passporting rights),即允许英国的金融机构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出售和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权利。


具体来看,金融服务业占英国GDP的7%左右,而金融服务贸易顺差占英国GDP的约2%。其中,英国对欧盟成员国输出的金融服务占英国输出的金融服务总额的40%以上,而金融服务许可权为英国的金融机构向欧盟输出金融服务提供了前提和便利。
另外,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伦敦,目前是第一大以欧元标价的金融产品的交易结算中心。一旦英国“硬脱欧”离开欧盟单一市场,欧元的结算业务将大量移至其他欧盟国家(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

四、无协议脱欧未来将继续对英镑和欧元形成向下压力
我们一直强调,英国脱欧的后续发展情况,将成为影响2019年美欧经济差是持续分化,还是开始收敛的主导因素之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元的上行空间。如果新首相上任后,脱欧协议很快达成或者出现二次公投留欧的情况,则英镑有望大幅走强,但这个可能性目前看并不大。
鉴于保守党目前整体立场更偏向于“硬脱欧”,未来英镑和欧元将继续承压。至少要等到脱欧局势进一步明朗,无协议脱欧可能性大幅下降,英镑、欧元才会得到明显的支撑。

总而言之,近年来全球政策框架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多边国际关系开始向双边甚至单边扭转,国家、党派之间逐渐由竞争合作转向竞争对抗。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去20年全球化产生的巨大利益在国家、区域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分配不均,从而导致了极端的领袖和政党的崛起;同时党派之间立场更加分化、彼此更难妥协,使得全球经济、政治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我们认为,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难以通过完全摒弃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能够做到,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不论是主流政党还是民粹主义政党执政,政党之间的合作不可或缺。否则,政党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不仅会为政策推行带来阻碍、使得政府执政能力下降(比如政府关门),还会逐渐演变成政局的动荡(比如频繁的解散政府、重新大选等),这些都将加剧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
在英国脱欧上,新一任首相面临的对外对内压力都不小。在目前英国内部立场分化、中间派失势、众口难调的情况下,新内阁恐怕会从与欧盟重谈协议下手,通过达成新的脱欧协议来缓解部分内部矛盾。
对比2016年的脱欧公投,在投票结果对经济活动并不会立即产生实际影响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和汇率仍然明显波动。未来一旦发生硬脱欧,英国和欧盟经济将受到直接冲击,市场波动恐怕不会低于2016年,因此有必要持续关注脱欧后续进展。
End
重要声明: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亦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作出您的投资决策,诺亚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诺亚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诺亚研究工作坊”,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诺亚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