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点关注:
1. 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美联储是否会开始防御性降息是关注重点,但无论月底降不降息,美联储已经进入降息周期几乎是肯定的,降息周期大类资产走势值得关注。
2. 美国市场:宽松预期持续支撑股债上涨,经济数据支撑美元反弹。
3. 新兴市场:股市表现分化,资金流出放缓;债市持续上涨。
01
一周宏观及市场展望
美联储6月份货币会议纪要或进一步明确未来政策走向,关注降息周期大类资产走势
本周美联储将公布6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此前美联储主席已经对下半年防御性降息放出了较为明显的信号,表示“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而由于经济数据走弱,此前市场对于美联储7月份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有所上升。
然而由于美联储最为关注的就业数据超预期反弹,市场对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明显下降,目前仅预计7月底降息25个基点。
数据的好转、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无疑使得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有所下降。然而,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明显已是不争的事实,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也基本上可以确定。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回顾历史上历次降息周期中大类资产的表现,从而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大致把握未来大类资产的走势。
作为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标,无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周期更有具代表性。因此我们研究1980年以来美联储的历次降息周期,将降息周期拉长,观察从上一次加息后的“平台期”(即最后一次加息至第一次降息前)一直到下一次加息开启前大类资产的表现和变化。而由于我们目前无法确定此次降息周期是长是短,或者是像80年代的加息、降息反复交替,因此这期间的所有利率变化(无论长短)均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我们将降息周期分为四个阶段:1)平台期,即加息停止后到第一次降息前,2)降息初期,即第一次降息到第二次降息,3)降息期,即第二次降息到最后一次降息,4)降息末期,即降息停止后至下一次加息前的低利率时期。

通过观察自1980年3月至今的所有降息周期,我们发现:
1)平台期避险资产(尤其是国债、投资级债券)开始走强;
2)降息初期风险资产仍保持上涨,但涨幅收窄,显示经济下行风险出现,甚至陷入衰退;
3)降息期风险资产开始下跌,股市表现分化,国债表现最为出众,其他避险类资产维持上涨,尤其是此期间若经济陷入衰退(比如1990-91年,2001年和2007-09年)则风险资产悉数下跌;
4)进入降息末期,风险资产集体反弹,避险资产开始走弱。

而这些特征在最近两个降息周期体现的更加明显:即平台期到降息初期,风险资产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仍上涨;但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恶化,降息推进,风险资产开始下跌,而避险资产开始追赶风险资产,此时资产配置由风险转向避险的拐点出现。最后,随着经济复苏逐渐推进,降息周期临近尾声,风险资产表现回升。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在降息真正到来前,今年下半年,尤其是中美贸易关系变得明朗之后(我们预计3000亿商品关税加征的可能性小),股票、高收益债以及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风险资产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由于企业盈利增速的回落,我们认为主要股票市场(美国、欧洲、日报、香港以及中国)受到基本面的制约,恐怕很难超越上半年的高点,并且四季度压力会有所上升,主要股市全年走势或成“M”形。
在目前全球股市估值均不高(即便是美股也仅略高于10年均值),且未来货币环境同步宽松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经济体基本面的恶化程度和其面临的外部冲击是决定其股市相对表现的主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认为,下半年在中美贸易摩擦不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美股表现或仍将好于欧洲日本(美国经济增速领先,企业盈利具有相对优势)。
而新兴市场中,我们相对看好远离中美贸易战场的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巴西);同时在美联储的宽松政策下,资金面由紧转松大幅缓解了新兴市场去年出现的危机,因此我们认为去年大幅下跌但经济基本面并未严重恶化的经济体,比如阿根廷,其股市的表现也有望好于其他新兴市场。
最后,由于降息预期显著,预计下半年全球债券市场仍将持续上行。
02
全球市场一周表现:全球货币宽松预期支撑风险资产价格

03
美国:贸易摩擦缓和与宽松预期持续支撑股债上涨
美股一周总结
贸易摩擦缓和与宽松预期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美股持续上涨。过去一周受利好消息影响,美股主要指数均上涨,其中纳斯达克上涨2.4%,标普500上涨2.2%, 道琼斯指数上涨1.5%。所有行业均实现正收益,表现居首的板块包括原材料和能源(3%以上)、公用事业(2.7%);表现相对逊色的板块为房地产(0.2%)、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1%以上)。

G20会晤传递积极信号,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上周六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G20大阪峰会会晤,双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对剩余的325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加新的关税,并撤回对华为的禁令、允许美国公司向华为出售零件。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得到暂时缓和,谈判结果略高于市场预期。双方的根本性分歧并未得到解决,但目前中美愿意站在更加平等的立场展开后续的磋商,一方面中国传达了继续扩大开放的意愿,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鉴于2020年的大选而有延续谈判的诉求。我们不认为双方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达成协议,“边打边谈”更可能是近期的常态。受贸易利好消息影响,市场风险情绪得到修复,风险偏好提升,上周主要国家的风险资产均实现上涨。
市场维持宽松预期,关注本周美联储6月份货币会议纪要。G20会议之后中美关系缓和,市场情绪得到暂时修复,风险偏好上升。六月的FOMC会议向市场传递的鸽派信号以及印度、澳洲联储银行的先后降息,叠加经济动能趋缓,市场仍然在博弈主要央行的宽松政策。然而由于上周公布的就业数据超预期反弹,市场对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明显下降,目前仅预计7月底降息25个基点。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是美国6月份的ISM制造业指数录得51.7,低于前值52.1,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日趋明显。本周美联储将公布6月份货币会议纪要,或进一步明确未来政策走向。我们预测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基本可以确定。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胀上行的压力,也为美联储的宽松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实施空间。
美债一周总结
上周,除了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上涨之外,其他更长期限(6个月、2年、5年、10年)的美债收益率均下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至1.94%左右,10年-2年期限利差收窄至0.2%,1年期以下的美债利率(3个月、6个月)与中长端(1、2、5、10年)利率仍然倒挂,暗含市场对于美国经济下行的担忧。上周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反弹,市场对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明显下降,目前仅预计7月底降息25个基点,影响短端利率小幅上涨。

上周,美国投资级公司债与国债利差走扩,而高收益债与国债利差收窄,但总回报率指数均显著上涨。

04
新兴市场一周总结:股市表现分化,债市持续上涨
股市
上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涨0.5%。分市场看,上周新兴市场股市除韩国、阿根廷和泰国下跌之外,其余悉数上涨。其中土耳其领涨3%,巴西、越南和俄罗斯均上涨2%以上。韩国和阿根廷均下跌1%左右。
市场密切关注本周的美联储6月货币会议纪要。市场目前预期7月份会有25个基点的降息。鉴于美国经济动能下行,我们预期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历史经验,宽松的货币环境利好新兴市场股市。叠加向好的中美贸易关系,短期内新兴市场或有积极表现。当然,我们需要关注未来的贸易谈判进展以及经济基本面情况。

债市
上周新兴市场债券总收益持续上涨,涨幅达0.6%,领先于美债整体的涨幅0.3%。今年以来,受到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及贸易摩擦的影响,利率维持低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全球资金持续流入债券市场。

05
重要汇率一周总结:美元反弹,人民币和欧元走弱
上周,美元指数上涨,相应地人民币小幅下跌。美元指数由96.13附近升至96.76附近;相应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6.867附近升至6.872附近。
美元短期反弹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6月份的就业数据远超预期,美联储7月份降息的市场预期由50个基点变为25个基点。然而美国经济走弱的事实已经日益明显,美联储的进入降息周期已基本确定。因此从基本面上看,无论是经济增速差还是货币政策差均不支持美元继续走强;但如果未来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市场情绪继续走弱,则将为美元带来新的上行空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欧美货币相对强弱的另外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就是英国脱欧的进展。随着现任首相Theresa May正式辞职,保守党中的脱欧强硬派Boris Johnson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任首相,然而新首相能否统一政党直接的分歧,从而找到解决脱欧困境的途径是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如果新首相考虑二次公投的可能性,则“不脱欧”的概率将明显上升,英镑有望大幅走强,但这个可能性目前来看并不大;反而保守党目前整体立场更偏向于“硬脱欧”。而一旦无协议硬脱欧的可能性上升,都会导致英镑、欧元走弱,从而使得美元再次走强。

06
一周重要数据回顾:美国6月份就业数据超预期反弹,ISM制造业指数持续下行
美国6月份就业数据超预期反弹。失业率3.7%,高于前值3.6%,但仍处于历史低位。非农工资实际达224,00,大幅超过预期(165,000)及前值(75,000),就业市场维持乐观。

美国6月份 ISM 制造业指数为51.7,处于扩张区间但动能持续下行。美国6月份的ISM制造业指数录得51.7,略高于市场预期,但低于前值52.1,经济处于扩张区间但动能持续下行;服务业、就业与消费却依然保持强劲。

-END-
(诺亚研究工作坊为您及时提供高端财富管理背后的投资资讯,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诺亚研究工作坊”ID:Noah_Research)
重要声明: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亦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作出您的投资决策,诺亚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诺亚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诺亚研究工作坊”,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诺亚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